四川自贸区:做世界各国的“邻居”

时间:2017-05-23 11:20:32

来源:

 

        向东是大海,向西是高地,四川是前沿。

       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曾经闭塞的四川盆地,借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(以下简称“自贸区”)的春风,将在神州大地矗立起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。

       随着7个第三批自贸区的公布,全国自贸区至此形成“1+3+7”的格局。在这7个自贸区中,四川面积最大,实施范围119.99平方公里,涵盖成都天府新区、成都青白江铁路港、川南临港三大片区。

       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表示,“四川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,更好服务‘一带一路’建设,深度融入国际市场,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,努力建成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四川自贸区,将站在新的起点,做世界各国的“邻居”。

       立体“丝绸之路” 缩短亚欧大陆时空距离

       如果说向东是过去改革开放的选择,那么向西则是如今“一带一路”的生动诠释。

       以空间换时间,以时间提效率。在全球版图中,四川的西向区位优势不言而喻,无论是航空还是铁路,到中亚、欧洲、非洲的西向距离都比其他地区更近。

       西财智库总裁(CEO)首席研究员、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告诉本报记者,四川自贸区构建的海陆空 “立体丝绸之路”,是“一带一路”的交汇点、新起点。四川建设自贸区,在某些层面比沿海地区意义更加重大。

       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,代表四川的“陆上丝绸之路”起点,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,目标直指“国际铁路第一港”。“中欧班列‘蓉欧快铁’北线成都至白俄罗斯定制班列”12天即可将汽车零配件送达白俄罗斯汽车工厂。目前,货物经“蓉欧快铁”最快10天就可直达欧洲,是国内最快的中欧班列。开通至今,已打通海铁、水铁、公铁、铁铁多式联运通道,成都已由“西部内陆城市”变为中国对欧洲贸易新的窗口和桥头堡,是“蓉欧+”战略的重要承载地。

       在成都天府新区片区,两大国际机场将发挥“空中丝绸之路”的巨大效应。

       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,成都双流区重点发展“空港+自贸”产业。3月31日,一位加拿大消费者通过四川一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批成都女鞋。4月1日,这批女鞋从双流综保区通关放行后,通过空运发往了加拿大。这是四川自贸区揭牌后,第一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出口业务。“从消费者下单到发货,只需不到6个小时。而海外消费者仅需约7天时间就可收货。”四川合众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,该模式的开通,将助力川货出川,远销全球。

       通过成都双流机场能够实现4小时通达东亚、东南亚、南亚,6至10小时通达中东和欧洲。目前成都已开通95条国际(地区)航线,通航航线总数达到了271条。成都已成为仅次于北上广的 “航空第四城”,是国家实施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向欧亚腹地开放的空中节点和重要门户区,未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,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的地位将进一步体现。

       体制机制创新 多重政策红利惠及全川

       4月6日,两台轿车搭乘蓉欧快铁由荷兰发往成都,成都青白江片区签发了国内首张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,发货方可凭信用证银行申请议付,将国际贸易资金周转周期提前了20天左右,长期以来存在的铁路国际联运单证物权问题得到突破性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在四川,像这样的自贸区创新案例不胜枚举,书写了多个第一。目前,联想、飞利浦、沃尔沃、戴尔等企业纷纷与成都合作,实现通道经济、枢纽经济的价值叠加。

       创新,是企业、地区、国家发展的根本,是四川自贸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内生动力。

       “自贸区建设将最大限度地盘活四川的市场、政策、人才、知识、产业资源。”汤继强建议,“自贸区政策和此前已有政策结合将产生叠加和共振效应。四川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结合实际,真学、真懂、真用,让政策红利能够惠及全川。”

       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是自贸区改革的重点内容。四川将提供跨境结算、人民币跨境使用等,开展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等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。目前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已开办的自贸区首发(单)产品包括服务涉外企业、中小型科技企业、跨境工程承包公司、物流行业以及个人居民非居民的金融创新产品等。

       自贸区的建立将给企业带来新机遇,给全川消费者带来实惠,给地区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       企业在自贸区内将有更自由、宽松的经营环境,产品成本和物流成本降低,资金流动自由度大大提高、企业竞争力更强,将更好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与世界接轨。

       未来,四川人民将足不出川就能体验到自贸区带来的政策红利:海淘更加便利、进口车更实惠、出境游更方便……